——普陀区“763”张明晓科创团队活动在曹杨附校举行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科创教育实践,普陀区“763”张明晓科创团队教学研讨活动近日在曹杨附校举行。本次活动以“柔性材料—水凝胶”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研讨交流、基地授牌三大环节,展现了科创教育的创新模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科学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盛宴。(图片1)
创新课堂:以水凝胶实验激发科学思维
活动伊始,曹杨中学谢小丽老师为八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柔性材料—水凝胶》示范课。课堂以生活场景导入,通过展示医用敷料、奶茶里的“珍珠”等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凝胶这一新型功能材料。谢小丽巧妙运用问题链设计,从“什么是水凝胶”“如何分类”到“有哪些应用价值”,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海藻酸钙水凝胶制备实验环节的设计尤为最精彩,老师以“影响水凝胶成型效果的因素”为题,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分组讨论氯化钙浓度、反应时间等变量控制方法,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原来科学家是这样做研究的!”,一位学生在成功制备出水凝胶后兴奋地表示。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分析能力。(图片2)
深度研讨:共话科创教育新路径
随后的研讨环节,张明晓科创团队成员围绕之前的实践课展开了热烈讨论。怒江中学俞俊老师高度评价实验设计环节:“谢老师将抽象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任务,学生在制备水凝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学会了基于证据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多位教师特别指出,课程通过"材料特性—制备方法—实际应用"的逻辑主线,成功实现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研讨中,团队成员还就科创课程开发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探究实践”,张明晓老师提出“三阶式”教学策略:基础认知→方法指导→创新应用,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共鸣。曹杨附校吴中玲老师表示,这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科学探究为路径的教学模式,为校本科创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图片3)
基地授牌:构建区域科创教育共同体
活动压轴环节,张明晓老师代表团队向曹杨附校授予“科创团队项目研究基地”铜牌。张明晓强调,在曹杨教育集团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基地的建立标志着集团校之间的协作进入新阶段,未来将依托团队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生活化科创课程”,培育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据悉,张明晓科创团队近年来已在本市多所学校建立研究基地,通过定期送教、联合教研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支持。(图片4)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科创教育的前沿实践,更构建起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协作平台。正如张明晓老师总结所言:“当教师成为研究者,课堂就是最好的实验室;当学校成为创新基地,教育就能真正面向未来。”曹杨附校表示,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让科创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