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实践树人】寻迹绍韵 启智润心
——曹杨附校绍兴研学之旅(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2日   

 

伴着六月末的微风,携着夏日的热情与求知的渴望,曹杨附校的师生们开启了前往“古越胜地”绍兴的研学旅程。本次研学以“寻迹绍韵 启智润心”为主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走进历史现场,在名人故居的沧桑、文化场馆的积淀与水乡风物的灵动中,开启一场与红色精神和江南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

历经三小时的车程,窗外的风景逐渐染上越地的水墨风情。车厢内,研学导师将绍兴的千年文脉娓娓道来——从“会稽”的古名渊源,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再到“三乌文化”(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的独特风情。同学们的心也随着车轮的滚动,渐渐沉浸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之中。

首站,师生们来到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核心——鲁镇社戏剧场。这里将要开启的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洗礼。同学们跟随剧中主人公的脚步,步入鲁迅先生创造的文学世界,旁观了充满悲欢与反思的鲁镇人与事:祥林嫂的悲歌映衬出她绝望的身影,“生的希望”被无情剥夺的窒息感弥漫全场,现场观众将其扶起的环节,宛如一道跨越时空的光,象征着后人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的觉醒;Q标志性的“精神胜利法”在舞台上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国民性中劣根性的辛辣批判与深刻警醒;童年记忆中美好的观看社戏场景,被残酷的现实撕裂——革命者夏瑜的牺牲,竟成了愚昧乡民眼中换取“人血馒头”治病的“热闹”……舞台以狂人震撼心灵的独白收束,直指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最终,鲁迅先生与主人公携手带领观众穿越舞台,象征着从旧世界的黑暗走向新生的光明,寓意着思想启蒙的火种代代相传。

看完社戏的震撼尚未平息,师生们又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青砖黛瓦,庭院深深,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少年鲁迅的趣事。同学们想象着他在乡间放牛的悠闲,在河边钓虾的专注,在月夜下赶去看社戏的雀跃。在这里,书本上那个冷峻的“民族魂”,变得亲切而立体。研学导师也为大家生动介绍了绍兴的特色,让大家感受水乡生活的独特韵味。外婆家的点点滴滴,勾勒出一个文学巨匠最初的成长轨迹,也拉近了经典名著与同学们的距离。

短短一日,曹杨附校的学子们穿梭于历史与文学的时空隧道,在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力量,在古越文化的浸润中涵养品格。稍后的两天,同学们将继续探寻之路,让书本知识具象为行走中鲜活元素,各自的心灵在感悟中不断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