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视线 > 正文
集团赋新能 特色促发展
——曹杨附校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特色项目推进会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0日   

“双新”背景下,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创新思维,19日上午,曹杨附校开展“集团赋新能,特色促发展”特色项目推进会,就学校特色课程实践案例及实施经验进行分享,曹杨中学教育特色课程负责老师也参会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Green AI是这个学期新开设的课程,曹杨中学姜楠和曹杨附校邵倩雯分别对课程的开发及初步实践过程进行了阐述。该课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与传统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能力。七年级部分学生参与了并给出了积极反馈,后续课程内容将继续优化,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夏洋代表团队分享了国际生态学校建设的历程以及环保教育的成果。该项目通过“七步法”:建立生态委员会、开展环境可持续性评审、与课程建立联系、制定行动计划、进行监测与评估、进行社会宣传与参与、形成生态规章等关键步骤,为项目的后续推进做好了铺垫。

施昂、强子怡、陆家驹以组团交流的形式,介绍了学校以“品文读城”为载体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通过对上海、北京、长沙三座城市的品读与实践开展,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不同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朱庆与吴中玲带来了“一屋一池”项目的设计和推进情况。该项目融合了生态屋的农事体验与鱼池养鱼活动,将生态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项目的初期以水培大蒜种植为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种植、收获及加工等过程。之后将持续探索与实践,在植物种类选择、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科教学的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曹杨中学特色课程负责人张明晓对各个特色课程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她强调,好的特色课程项目是要经过多次的研讨、打磨,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深度达成。她建议各项目组加强跨学科融合,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曹杨附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顾红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程内容需多元化,二是促进学科间的融通,三是课程设计要面向未来实践。她指出,开展特色课程的教师要注重持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采纳专家意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播种中得到收获”的目标。

曹杨附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俞晓瑾强调,教师应通过实践不断学习,永不停止探索的步伐,积极吸取集团内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经验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跨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们能够拓展视野,丰富教学资源,确保特色课程更加充满活力和实际效果。同时,注重将集团校的优质资源与本校的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教育模式。

下阶段,各特色课程的教师将以更高的标准推进课程改革,结合专家建议,深化课程内涵,拓宽实践渠道,力求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深度的学习体验。